西川師傅 - 牛舌餅達人

位於宜蘭市的縣定古蹟「城隍廟」與「碧霞宮(岳飛廟)」所在的城隍街上,以及清代宜蘭城主要城門「西門」邊上的宜蘭名產老字號「東南蜜餞舖」,為宜蘭在地人李西川師傅所創辦。

 

西川師傅的祖籍地為中國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二都秀篆河尾堡大坪頭(舊地名),屬於閩西客家語區。其家族之渡臺入蘭始祖,為李公仲儀派下第11世李聲文(字善卿,乾隆38年-道光11年,1773-1831),妣游氏(乾隆48年-同治6年,1783-1867),生四子:先莪(字元峯)、先抄、春山、佛山。第11世李聲文約是在清乾隆末年,因家鄉田少民多、謀生不易,乃與親族結伴,冒著當時「10去、6死、3留、1回頭」之兇險,強渡黑水溝(台灣海峽),移民來臺,登陸淡水。嗣後,他加入「開蘭第一人」吳沙(1731-1798)所招募漳、泉、粵三籍共千餘名漢人移民之武裝拓墾隊伍,徒步翻越淡蘭古道,經由烏石港及頭圍(今頭城鎮),入墾蘭陽平原,初時居礁溪林尾「客人城」(今礁溪鄉林美村),與其他客家移民共同開墾荒地,並如同於家鄉時,栽種水稻與種植金棗果樹等,務農為生。後鑒於年歲漸長,本於中國人落葉歸根之傳統觀念,爰將台灣墾地委由正室游氏留守,自己則在側室楊氏與正室長子李元峯(嘉慶8年-光緒2年,1803-1876)夫婦陪同下,返回中國家鄉,終老當地,並安葬於壩頭李氏祠堂「餘慶堂」附近山坡上。他的墓地至今保存良好,並由留居中國祖籍地之李娘服等後代子孫維護及祭拜。

 

值得一提的是,宜蘭縣「祭祀公業李火德祖公祀會」於民國70年所編印之《沿革》第49頁及第104頁記載著:「仝立辦理祀祖合約字人首事先聲、華國、聲文、名川暨眾祀友等,追思太祖火德公派衍隴西支連華夏,春秋二祭,盡肅衣冠,俎豆千秋,用昭蘋藻,誠宗門之光耀也。茲我門族紳耆士庶人等,不忘源本,共思功德,捐資生息,置祀業以禮祖宗,建祠堂(註:李氏宗祠「敦本堂」)以耀楣,永薦先人,甚是厚望。」,故我們從而得知,西川師傅家族之渡臺入蘭始祖李聲文曾於清嘉慶10年(1805)時,勇於任事,出任該會首事(註:相當今管理人)之一,並且是當初熱心奔走,倡議以認捐集資方式興建李氏宗祠「敦本堂」之發起人之一。

 

第12世李元峯夫婦於長子顯印出生於家族世居之客家圓形土樓「永和樓」 (註:該樓已於1983年7月 25日遭當地百年罕見之「東溪」水患沖毀大部分建築體)後,攜子返回台灣墾地,即礁溪林尾的客家聚落,與其母游氏團聚,繼續務農為生。之後,第13世李顯印(道光12年-光緒6年,1832-1880)因家族子孫日漸繁盛,食指浩繁,加上五圍(今宜蘭市)已於嘉慶17年(1812)設立廳治(即「噶瑪蘭廳」),遂將礁溪林尾之墾地交由三子李阿大留守,自已則偕兄弟及堂兄弟數人,帶領其他兒女,攜少數家當,自礁溪林尾沿著小礁溪至龍潭之古道(今宜蘭縣5號縣道),再度遷移至五圍,另謀發展,分枝發葉。當時,家族親友們散居在五圍「九芎城」城牆之「西門」附近的鄂王社區各處,包含今文昌路、城隍街及光大巷等地。李顯印自己則落腳在城隍街「東南蜜餞舖」現址,與么子李阿細同住,並以家庭式食品加工坊模式,製作客家麻糬,於舊城內沿街販售,換取一家溫飽

 

第14世李阿細(同治9年-民國38年,1870-1949)為李顯印四子暨西川師傅之爺爺,他於成家後,仍與其父共同居住於城隍街「東南蜜餞舖」現址。當時正逢台灣政權劇變,由清治轉為日治,幸而李阿細頗具語言天分,可同時操客語、福佬話(即閩南語)與日語等三語,乃轉型為「菓子商」,以「大福園」之商號,製作各式日式甜點銷售予當時居住在宜蘭之日本僑民,以及批發日式祭祀用麻糬給宜蘭舊城內零售商。嗣後,其長子第15世李鎮坤(光緒20 年-民國46年,1894-1957)繼承父業,繼續以「大福園」商號,在原址專事日式麻糬之製造與銷售。可惜自第15世李鎮坤開始,家族成員因久居福佬移民間,不似來臺之初於「客人城」相互間仍以客語溝通,於是開始福佬化(「福佬客」),不再能操客語。另西川師傅猶記得幼年時,常於一大清早,趁宜蘭市中山國小(前身為日治時期「宜蘭公學校」,西川師傅係1945年台灣光復後,「宜蘭公學校」更名為宜蘭市中山國小,並開始實施全面國語教學之第一屆畢業生)尚未開課前,幫其父跑腿送貨。他小小的身影,疾走於宜蘭舊城內,雙手提著印有「大福園」字樣之多層日式木製提盒,遞送其雙親於夜裡所製成之新鮮麻糬給客戶們。時至今日,西川師傅家族在東南蜜餞舖現址已傳承6代,長達160餘年,持續以不同型態之食品加工及販售來營生。

 

下圖所示之黑白照片係西川師傅家族僅存之舊時照片,推估係攝於1938年間,為第14世李阿細與其女兒、長媳、孫兒、孫女們,於東南蜜餞舖附近之碧霞宮 (岳飛廟)前,一同存影留念,而西川師傅則遲至1939年方出生。





西川師傅因自幼家境清寒,宜蘭市中山國小畢業後並未繼續升學,青少年時即開始多方學習謀生。他曾流轉於台北、基隆、坪林等地,從事過醬油販售、三腳車伕、煤礦挖掘、基隆碼頭貨物轉運、木工等眾多行業,並於民國52年5月11日在屏東空軍基地服役三年退伍後,在宜蘭縣內的名產工廠及店舖擔任學徒及師傅。因為他頭腦靈活、認真努力,再加上有興趣與研發天份,他製作宜蘭名產的功力進步迅速。鑒於宜蘭在地原物料(金棗與李仔)取得便利及已習得一手技藝,於是西川師傅於婚後,在妻子朱敏女士的協助下,開始以「東南蜜餞舖」商號,獨力經營起聞名全省之宜蘭名產,如蜜餞 (金棗糕、李仔糕)及日式羊羹等之製造與批發;另自民國70年代起,他轉型全力專攻宜蘭牛舌餅之研發、改良與製作,並孜孜不倦將其製餅理念、技術與經驗繼續傳予其兒女。我們可以說,西川師傅的大半生都竭盡心思,用於專研宜蘭名產之製作與精進,而當中最令宜蘭當地人及外來遊客豎起大拇指,讚不絕口的則是他所監製的傳統口味東南牛舌餅,至今擄獲全省無數消費者的青睞,大家都稱他為「牛舌餅達人」。


 

西川師傅所製作的東南牛舌餅,厚薄適中,口感獨特,為宜蘭縣內最能保有傳統香酥脆原味的道地牛舌餅。一打開牛舌餅包裝袋,濃濃的餅香立即撲鼻而來,而一口咬下牛舌餅時,酥脆的餅皮、濃郁的麥芽香隨即在嘴中漫延開來,香味久久不散。消費者常常會在試吃後,馬上脫口而出 ”哇!好久沒吃到這樣充滿舊時滋味的餅了!”,”新式的超薄牛舌餅,吃起來沒味沒素的,像是機器做的西式脆餅,只有你做的才是我們記憶中正港的宜蘭牛舌餅!”。而這些源源不斷的衷心肯定與讚美,正是西川師傅於宜蘭名產及糕點中,選擇全力專攻牛舌餅製作的最佳原動力。


 

本網站使用cookie作為與網站互動時識別瀏覽器之用,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本網站對cookie的使用及相關隱私權政策
同意 關閉